盛虹集團構建新型高端紡織產業鏈
紡織業在許多人觀念中,是傳統行業的代表,難有大作為,但盛虹集團卻顛覆了這種看法。25年來,這個從村辦印染企業起家的紡織企業,通過不斷聚合資源、聚力創新,一步步突破發展天花板,構建起一條從印染、化纖到石化、煉化的新型高端紡織產業鏈,并連續9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從下而上,構建新型紡織產業鏈
走進連云港徐圩新區的盛虹石化產業園,高塔林立,管道交織,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產業園內,大型深水碼頭可接納10萬噸級船舶???,中轉的倉儲罐區近100萬立方米;年產150萬噸PTA的虹港石化生產線上,見不到工人,生產指令基本從中央控制室發出;斯爾邦石化廠區的11套大型石化裝置,有的一套生產設備造價就達40多億元。
這里曾是一片灘涂,現在已成為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巨大的變化始于2010年,蘇州市吳江區民營企業盛虹集團從綢都盛澤鎮北上連云港,目前已投入近300億元建設石化產業園。
從紡織到石化,是不是“不務正業”?面對疑惑,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揭曉其中奧秘,“石化產業是紡織化纖的上游產業,化纖生產的原料就是從石油、石化產品中提取的。”目前,總投資750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也落地于此,建成后年加工原油1600萬噸,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煉化一體化裝置。
進入石化產業,讓盛虹完成了一次自下而上的“產業逆襲”,企業核心競爭力取得脫胎換骨式提升。盛虹從紡織業最下游的印染起家,通過并購、租賃、合作經營等方式旗下共擁有印染分廠21家,印染年加工能力約20億米,成為我國印染行業的“巨無霸”。2003年,盛虹進軍化纖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盛虹創新思路,選擇錯位競爭,主攻有別于普通常規性能化學纖維的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產品,至今纖維產品差別化率達到85%,被譽為“全球差別化纖維專家”。
現在的盛虹已形成煉油、石化、紡織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完整產業鏈。2016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80億元,排名中國企業500強169位。
從高到低,鍛造全流程創新鏈
在產業鏈擴張的同時,盛虹圍繞產業鏈需求打造了一條全流程的創新鏈??姖h根說,自主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武器。然而,自主創新說說容易,做起來很難,只有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干,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多年來,通過搭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盛虹)紡織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級紡織品檢測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創新平臺,盛虹形成了支撐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從位于金字塔尖的紡織業前沿技術追蹤,到塔基環節的生產線設備更新,這個“大腦”覆蓋了產業所有環節的研發,實現了盛虹產業布局的“高”、制造能力的“精”和產品開發的“尖”。
今年4月,繆漢根在央視《對話》欄目上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2005年,為突破工業化紡絲0.3dpf(1萬米的重量為0.3克)的技術極限,盛虹投巨資在歐洲成立研發中心,聯合歐洲、國內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專家教授一起多年攻關。盛虹承受巨大壓力,一旦失敗,投入研發和設備的7億元將打水漂,企業也可能被拖垮。但盛虹放手一搏,經歷不計其數的失敗后,成功攻克0.15dpf,即1萬米長的絲重量僅為0.15克。現在,企業超細纖維年產量超過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總產量。
盛虹還研制了國內化纖行業首臺(套)國產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即便是剛剛進入的石化領域,盛虹的技術能力也做到了行業領先。去年底,江蘇斯爾邦石化240萬噸/年MTO裝置為全球最大單套裝置,一次性投料試生產的成功,標志著盛虹已具備運營全球規模最大、復雜程度最高石化裝置的能力。
從內到外,大步融入全球價值鏈
8月20日,吳江國有上市公司東方市場公布重組方案,將公司原有資產與盛虹集團旗下的優質化纖資產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主營業務從電力、熱能、營業房出租、房地產開發、平臺貿易,變更為民用滌綸長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盈利能力及發展空間得到有效提升。此次“并購重組”方案,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民企借力資本市場求突破的雙贏,成為江蘇國企混改的一個鮮活樣板。
從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68億元,到2016年銷售收入880億元,盛虹集團在短短的數年間,實現產值跨越式增長,向世界500強發起沖擊。
“紡織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應當借國家戰略東風大步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價值鏈。”繆漢根說,盛虹緊抓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國家中東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發展戰略,利用石化產業園這個“爆發點”,加速向現代化、國際化企業蝶變。
融入全球價值鏈,盛虹用標準搶占制高點,贏得國際話語權。2015年,盛虹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項目《紡織品化學纖維長絲沸水收縮率試驗方法》發布實施,實現國內化纖企業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零的突破。此舉能夠助推國內化纖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并減少貿易爭端。
GRS認證,是國際環保管理聯盟認證機構制定的針對再生纖維所建立的驗證標準,除了規范原料來源外,針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處理、化學品使用等做了規范。盛虹在今年初開始申報GRS認證,并于7月5日成功通過GRS認證許可。拿到這張“綠卡”,提升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綠色競爭力”。